黄昏的渡口,归船载着斜阳与倦鸟
黄昏的光,总是带着几分怅然。太阳一步一步走向远方,天地间的色彩被慢慢拉长,水面被染成一片温柔的金红。渡口的风轻轻拂过,带着河水的潮湿气息,拂动衣襟,也拂动心底的柔软。此时,正有几只船缓缓靠近,归来的身影在暮色中与水波重叠,宛若一幅淡墨与彩色交织的画卷。
渡口很旧,木板斑驳,岸边的石墩也布满苔痕。可在暮色的映照下,它有一种难言的安宁与妥帖。人们三三两两聚在渡口,有等船的,也有看风景的。孩子们赤着脚,在岸边追逐跳跃,笑声清脆;老人静静坐着,眯起眼睛,望向远方。每个人似乎都被这黄昏的柔光包裹,心情也慢慢沉淀下来。
归船是黄昏渡口的灵魂。白日里,它们或许在河面上奔忙,运载货物,载着行人,穿行于两岸之间;而当黄昏降临,它们带着一天的辛劳与故事,缓缓靠岸。船头溅起的浪花闪着最后的金光,就像疲惫的人,眼角却仍带着笑意。
我常常觉得,归船并不只是载着货物和人,它还载着时光。那一缕残阳,仿佛随着船桨一下一下拍打水面,被分成无数细碎的光点;几只倦鸟扑闪着翅膀,跟随着船影掠过,最终落在岸边的芦苇丛里。渡口成了一处温柔的停靠点,不只是舟楫的归宿,也是鸟儿的归宿,甚至是心灵的归宿。
看着这些景象,我总会想起“归”这个字。白天的奔忙,终究要有一处落脚;人的一生,终究也在寻找属于自己的渡口。那渡口不一定宏大,不一定辉煌,甚至可能只是心底一个静静的角落。但只要能安放心灵,就已足够。
黄昏的光有一种神奇,它既带走了白日的喧嚣,又不急着催促黑夜的来临。它给人一种介于忙碌与宁静之间的过渡,一种回望与停顿的机会。归船便是这光中的点缀——它们提醒我们,不必总是向前奔走,也要学会靠岸,学会停歇。
渡口边,有一位老船夫,他的身影在黄昏里显得格外安详。他已经划了一辈子的船,肩膀早已弯下,可他握着船桨的手依旧有力。有人问他:“你天天这样来来回回,不觉得枯燥吗?”他笑了笑,说:“船有去,就有回;人也一样。能送人到对岸,再自己回到渡口,就很好。”他的语气平淡,却像黄昏的光一样温柔,轻轻落在我心里。
倦鸟归巢时,天色已暗了几分。它们在天空划出几道急切的弧线,仿佛迫不及待回到熟悉的枝头。那一刻,我忽然觉得,这渡口的归船与归鸟,其实和人类没有什么不同。我们也都有一个归处,不论是遥远的家乡,还是心底的念想;不论是具体的一扇门,还是抽象的一份安心。
有人说,人生是一条长河,每个人都是自己的摆渡人。是啊,我们一次次渡过困境,渡过迷惘,渡过孤独与欢喜。可不管走了多远,心底总会渴望一个渡口——能让我们放下风雨,卸下负累,在夕阳的余晖中,安静地坐下来,哪怕只是片刻。
夜色渐渐笼罩,渡口也安静下来。人们散去,船只停泊,只有河水依旧缓缓流淌。天空最后一抹晚霞被吞没,取而代之的是星光与夜的气息。渡口在黑暗中更加沉默,但我知道,明天的黄昏,它依旧会迎来新的归船,新的斜阳,新的倦鸟。
黄昏的渡口,是时间赠予人间的温柔一隅。它告诉我们:无论走得多远,总有一处可以停靠;无论经历多少奔波,总有一刻可以安宁。归船载着的不只是斜阳与倦鸟,也是人心深处的渴望与归属。
所以,当我再一次站在渡口,看着船影渐渐模糊在暮色里,我仿佛听见时光轻声低语:走吧,不必惧怕前行;回吧,总会有人为你守候。
- 上一篇:晨雾弥漫时,村口的老树依旧静立
- 下一篇:清晨的集市,吆喝声里夹杂着人间烟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