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这一生,要学会独处
独处,是这个世界上最容易被误解的一种状态。很多人害怕一个人吃饭,一个人旅行,一个人坐在角落发呆,因为那样看起来像是“没有人爱”、“被世界遗弃”或“生活失败”。可事实上,真正懂得独处的人,往往拥有最强大的内心。
独处不是孤独。孤独是被迫的,是寂寞的,是在人群中依旧感到心凉。而独处,是主动选择的,是安静的,是从人声鼎沸中抽身而出,回到自己的小世界,和内心对话。一个能与自己好好相处的人,才有能力与世界温柔相待。
小时候,我们不懂独处,因为世界太新鲜,总想抓住外界的每一丝动静。少年时,我们排斥独处,生怕一个人会错过什么,仿佛热闹就是安全感。可越长大,越发现,有些路必须一个人走,有些夜只能一个人熬。
独处教会我们思考。当喧嚣褪去,你才会开始真正倾听自己的声音:我喜欢什么?我为什么难过?我到底在追求什么?在人群中我们戴着面具、迎合别人的期待,只有在独处中,我们才能摘下面具,看见自己原本的模样。那些最深的困惑、最隐秘的渴望,往往都是在深夜一人时悄然浮现。
独处也教会我们沉淀。这个时代节奏太快,信息太多,朋友圈总有人晒快乐、炫成就,好像你一停下来就会被抛下。但其实真正重要的,从来不是你看起来活得多热闹,而是你内心是否丰盈。独处像是一片湖,湖水不再被风吹皱,才能映照出最真实的天光云影。
当然,学会独处并不代表拒绝他人。相反,越能独处的人,越懂得如何相处。他们不会因为孤独而随便抓住一段关系,也不会为了填补空虚而消耗自己。他们爱人时更有分寸,离开时更有底气。他们知道,人不是谁的附属,幸福从来都不能指望别人来给予。
一个人的时光,或许没有掌声,没有喝彩,没有共鸣,但它有宁静,有自由,有一种从容的力量。你可以在书页之间找答案,也可以在黄昏时对着落日发呆;可以去山野间走一走,也可以在自己的房间里听一首老歌,哪怕什么也不做,只是安静地坐着,也是一种生活的仪式。
人这一生,要走很远的路,见很多人,经历很多事,但最不可缺的,是和自己好好待一阵子。因为终有一天你会明白:外在的一切终将远离,真正陪你到最后的,只有你自己。
愿你在独处中,学会与自己握手言和;也愿你在喧嚣中,不忘初心,不负内心的光。
- 上一篇:一只流浪猫的城市观察
- 下一篇:没有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