梦里故乡路
夜深人静的时候,梦常常带我走回那条熟悉的小路。它不长,却承载了我全部的童年记忆,像一段旧时光的胶片,泛黄却温暖,清晰却遥远。
那是一条通往故乡的土路。每逢雨季,路面泥泞,车辙深深;晴日里,尘土飞扬,阳光在树影间摇曳跳跃。两旁是青翠的田野和稻谷翻浪的声音,远处是老屋斑驳的屋檐,和炊烟袅袅升起的晚霞。我总记得傍晚时分,母亲站在门前,眼神穿过田埂和小路,一眼就望到了归家的我。
梦中的那条路,不仅仅是通向家的方向,它更像是记忆与现实之间的缝隙,是童年与成年之间的一道柔光。
小时候,乡间的四季都很分明。春天,小路边的桃树和杏树纷纷开花,蝴蝶在田埂上追逐,河边的柳树抽出新芽,一切都柔嫩而充满希望。夏日蝉鸣,孩子们赤着脚在田里跑,一头扎进小溪的怀抱,凉爽如同母亲的掌心。秋天,路旁的柿子树挂满果实,金黄的稻浪在风中翻滚,那是收获的颜色;冬天虽然冷,却能在屋檐下看到腊肉、柿饼、晒干的辣椒,一年四季的味道,都藏在这条小路上。
而今,离家多年,乡音未改,但归途变了模样。小路已被水泥覆盖,老屋也换了新瓦,邻居的犬吠和柴门的吱呀声也在记忆里渐渐模糊。但在梦中,它依旧是最初的模样——那条熟悉的、曲折的小路,弯弯绕绕,总是通向家的方向。
在城市的高楼里,在地铁与写字楼的奔波中,人变得沉默而机械。我时常在夜色中怀念那条小路,怀念阳光晒得微热的石子路面,怀念夏日午后传来远远鸡鸣狗吠的安宁,怀念路边杂草中蜻蜓停歇的模样。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片段,却在成年后反复梦见——因为它们是我内心深处最不愿放下的温柔。
梦里走到路尽头,是祖母的笑,是父亲的肩膀,是母亲递来的一碗热汤。是那些说不出口的牵挂与深爱,是故乡最朴素、最真实的模样。
梦醒后,窗外是城市的车水马龙。我拧开热水壶,倒了一杯茶,阳光斜斜地洒在桌面,那一刻我明白——梦里的那条故乡路,其实一直未曾远离。它早已悄悄扎根在我心里,成为我生命中最温柔的牵引。
哪怕身在千里之外,只要心中仍有归处,那条小路,便永不褪色。梦里故乡路,路在梦中,也在心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