门楣上的艾草,枯萎了仍散发端午气息
端午节过去很久,但家门口的门楣上,依旧挂着那束枯黄的艾草。阳光从院落斜斜地洒进来,照在艾草的干叶上,带出一种微微的金色光晕。枯萎的叶片卷曲、干涩,却仍旧散发出淡淡的香气,仿佛在提醒人们:节日虽然过去,但习俗与记忆依旧在空气中流淌。
艾草的香气并不浓烈,却有一种穿透时光的温度。每一次微风吹过,干叶轻轻晃动,香气被带到屋檐下、庭院里,甚至飘进屋内的每一个角落。这香气不像新鲜花草那样娇艳,也不像香料那样刺激,它柔和、厚重,带着古老的气息,让人心底涌起一股静静的安宁。
小时候,家家户户都会在端午挂艾草,窗户、门楣、屋檐下,处处都是淡绿色的符号。那时我总觉得艾草是节日的使者,每当见到它,就知道家里充满了欢笑与期待。母亲会把艾草洗净、晾干,然后细心绑成小束,挂在门楣上。她总说:“艾草可以驱邪、保平安。”我不太懂那些古老的说法,但我懂得,那份仪式感本身,就像一种温柔的守护。
如今,门楣上的艾草早已枯黄,叶片干裂,颜色像秋日的阳光一般温暖而淡远。它没有了鲜绿的生机,却依旧屹立在门上,不肯随岁月消散。枯萎的艾草像一个老朋友,用最沉静的方式守护着家门口的记忆。每当我回望这扇门,枯黄的艾草总会提醒我,时间可以带走青春,却带不走那些曾经被珍视的细碎日子。
枯萎的艾草有一种特殊的力量,它不像鲜活的叶片那样夺目,却能唤醒最深处的回忆。香气轻轻弥漫,仿佛带我回到那些端午的午后:街巷里飘着粽叶的清香,邻居家屋顶的风铃随风作响,母亲在灶台前忙碌着,父亲在院子里修剪藤蔓。每一件平凡的事,都因为艾草的存在而被赋予节日的意义。
我走近门楣,伸手轻触那枯黄的叶片,指尖感受到微微的脆弱和温度。它仿佛在低声告诉我:无论岁月如何流逝,这份传统与记忆都会保留在日常的生活中,不必华丽,不必张扬,只需静静守候。枯萎的艾草是时间的见证者,它记录了无数家庭的团聚与离别、欢笑与叹息,也记录了端午的香气在岁月里缓缓流淌。
夕阳西下,光线斜射在艾草上,叶片的阴影被拉长,像是一幅柔和的剪影。风吹过,香气轻轻荡漾,院子里充满了静谧而温暖的氛围。我闭上眼,仿佛又回到那些年端午节的午后,看着母亲忙碌的身影,闻着艾草的香气,听见窗外小巷里孩子们的笑声。艾草虽枯,却在空气里流淌着节日的温度,让人感受到岁月的延续与生活的细腻。
门楣上的艾草,是节日的余韵,也是记忆的载体。它枯萎,却不消逝;它沉默,却满载温暖。每一片干叶,都像在轻声讲述着家的故事、节日的故事、生命的故事。它告诉我们:即便时间带走了鲜亮与生机,传统与情感仍会以最柔和的方式存在,让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都透出温暖与安宁。
夜幕降临,院子里渐渐安静,艾草的香气仍在空气里缓缓浮动。枯黄的叶片在灯光下微微晃动,像是轻声呼唤,又像是守护着夜的平静。我轻轻关上门,回头望去,艾草依旧挂在门楣上,枯萎却坚守。它像一位老朋友,用最朴素的方式告诉我:端午虽然过去,但那些温暖、记忆与守护,永远不会消散。
- 上一篇:旧渔船搁浅在滩涂,等待着下一次潮汐
- 下一篇:老街拐角的灯笼,微微摇曳着往日的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