傍晚的菜市场
傍晚的菜市场,总有一种独特的热闹——不是清晨那种清新的忙碌,而是带着一丝倦意和温情的喧哗。夕阳的余晖斜斜地照在摊位上,光线透过塑料雨棚,染成了一种暖黄色,像给整个市场罩上了一层温柔的滤镜。
空气里交织着各种味道:新鲜蔬菜的泥土气息、热油锅里炸物的香味、鱼摊上咸湿的海风味,还有水果摊飘出的甜香。混合在一起,像是一首复杂却又熟悉的交响曲,每个人一走进来,就能立刻辨认出这是家的味道。
叫卖声此起彼伏。卖鱼的师傅手里提着一条刚从水箱里捞出的草鱼,水珠顺着鱼鳞滑落,闪着银光,他吆喝着:“鲜的!刚到的!”声音里带着方言的韵味,听起来格外有生活气。卖菜的大姐则笑着招呼老顾客:“今天的茄子嫩得很,你摸摸看。”那语气像在寒暄,又像在推销,其实更多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熟络和信任。
摊位之间的过道有些窄,顾客提着袋子穿梭其间,不时停下讨价还价。五块还是四块五,几毛钱的差距,却像是一场仪式——并不是为了真正省下多少,而是生活里那份参与感。讨价还价成功时,买菜的人脸上会有一种小小的满足感,卖菜的人也会笑着多塞一把葱,算是彼此的默契。
在市场的一角,有卖熟食的小摊。卤味的香气在空气中弥漫,吸引了许多人排队。卤鸡翅、酱牛肉、豆干、莲藕,色泽油亮,香气四溢。摊主的手法利落,一刀切下,卤汁顺着刀口淌下来,让人看得直咽口水。边上还有现炸的春卷,金黄酥脆,放在竹篮里“沙沙”作响。
傍晚的光线渐渐暗下来,市场里的灯一个个亮起。白色的日光灯照在青菜的叶脉上,更显得翠绿,红辣椒在灯下鲜得发亮。水产摊位的灯则带着微微的暖色,把水箱里的鱼映得像在流动的金子里游动。
这时,来买菜的人更多了。下班的年轻人、牵着孩子的母亲、拄着拐杖的老人,混在一起,推推挤挤却又不失秩序。人们在这里不只是为了采购,也是为了交换一天的近况:有人抱怨工作辛苦,有人说家里孙子今天学会了走路,还有人讨论哪家摊的豆腐更嫩。
等到最后一缕夕阳完全收进夜色,市场的喧嚣也开始慢慢收敛。摊主收拾着剩下的菜叶,把还算新鲜的挑出来,留给明天早上的顾客;地上的积水被扫帚推成一条细流,缓缓流向排水口;灯光下的空气依然温暖,但已经带上了一丝散场的凉意。
离开市场时,手里提着沉甸甸的袋子,里面有青翠的菜叶、金黄的玉米、粉白的藕段,还有一块热气腾腾的卤肉。一路走回家,心里踏实又满足。
傍晚的菜市场,就像生活本身——吵吵闹闹,却温暖有序;看似平凡,却每天都在上演细水长流的故事。它是一天里最接近烟火气的地方,也是一个城市心跳最真切的节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