重阳菊自香
秋意正浓,岁近重阳。风起时节,菊花悄然绽放在庭前篱下,疏影横斜,香气暗浮。一年又至九月九,登高望远的兴致未减,而那一朵朵不趋时节、不邀宠爱的黄菊,依旧如约而至,自开自香。
菊,生于浅秋,盛于深秋,是花中晚秀者。百花凋谢,它方吐芳。无论霜重露寒,亦或风紧云高,皆不能掩其风骨与芬芳。正所谓“不是花中偏爱菊,此花开尽更无花”。她不是春日百花争艳的热闹,却胜在秋来独自清雅;她不求热烈掌声,不争芳菲时刻,只愿在天地苍茫之间,自成一抹幽香。
重阳,是登高思远的日子,也是寄情怀古的时节。在这个节气里,人们插茱萸、饮菊酒、思亲怀旧。而我,更愿在一个风和日丽的午后,静坐菊前,看那一株株花姿挺拔,迎风而立,如同老者持杖而立于风中,沉稳、淡定,却不失温柔。这不正是岁月深处的一种从容与坚韧吗?
古人常借菊抒怀,陶渊明以“采菊东篱下,悠然见南山”的诗句,将其视为归隐田园的象征;苏轼曾叹“宁可枝头抱香死,何曾吹落北风中”;陆游更有“篱落疏疏一径深,树头花落未成阴”。这份偏爱,不只在于菊之姿,更在于菊之意。它清而不冷,孤而不寂,有傲骨,却无凌人之气,有高洁,却不拒人于千里之外。
我喜欢在重阳之际走进乡野。秋风穿林,落叶翻飞,田埂间的野菊一簇簇错落有致,或黄,或白,或淡紫,恣意开放。不被园艺修饰,不受人工雕琢,它们只在自己的时令中绽放,用一身幽香讲述秋日的寂静与丰盈。
岁月如水,四季流转,而每一个重阳,总在提醒我们:人生渐老,情愫日深。年轻时我们追求花团锦簇、热闹喧哗,而到了某个年纪,反而更偏爱这菊花般的静美,甘于寂寞,乐于孤芳,懂得在纷纷扰扰的世界中守住一隅安静。
菊自香,不因无人而不芳,不因无赏而不放。她开在晚秋,仿佛就是为了告诉世人:真正的美,不靠喧闹,不需粉饰,而是内心自有一池清宁。
人生亦然。有人走得快,有人走得远。而真正值得敬仰的,是那些如菊之人——在世间行走,不声不响,却有着恒久的光与热;在岁月深处,不争不抢,却自有一份从容与优雅。那些默默付出、不求回报的温柔,那些历经风霜却依旧温厚的目光,那些不说话也懂你的沉默,都是岁月赠予的“菊之品格”。
重阳已至,愿你我如菊,不惧岁月,不畏风霜,保有清芬,不负流年。若能在世俗的尘埃中守住一份菊香的澄明,那便是一种人生的圆满与温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