昨日之书
黄昏的光,从窗外斜斜地洒进来,映在木质书架上。那是老屋里最安静的角落,沉默地存放着我少年时的梦与疑问,喜悦与惶惑。它们都藏在那些发黄的纸页里,沉沉地压着岁月的灰尘,却从未失语。
我常想,每一本旧书,都是一页昨日的折影,一道时光的缝隙。
那日翻箱倒柜,偶然找出一本旧日所抄的《古文观止》。墨色早已褪淡,纸张泛黄微卷,翻动间,甚至有些脆弱得近乎破碎。但指腹滑过那一行行瘦金体工整字迹,却仿佛听见了从十几年前传来的呼吸,微微颤抖而热烈。
那时候,我坐在旧课桌前,用一支钢笔一字一句抄写着“余忆童稚时,能张目对日,明察秋毫”。不为应试,不为炫耀,只因那时的自己,单纯地被文字的力量所打动。每一个句读,每一段行文,我都揣摩良久,像是在倾听古人耳语,像是在对话一座静默的山。
那些书,是昨日的见证者,亦是参与者。
曾在《红楼梦》的纸页里学会了爱与怜惜,在《边城》的水墨里懂得了等待与命运,在《人间词话》的行间体会了“境生于情”的妙意。它们不言不语,却在夜深人静时,在考试失败时,在落泪失眠时,始终安静地陪着,像一位知己,也像一面镜子。
有时,我甚至觉得,那些昨日的书,是我成长的脊梁,是我在世界中站稳的凭借。它们帮我筑起一个精神的家园,不被现实的噪音所扰,不被琐碎的事务吞噬。它们告诉我,世界可以被理解,也可以被温柔地描写;人生不是只有奔跑,也可以停下来,静静看一朵花开,看一句话落地生根。
而今再翻旧书,却常常心头一紧。
因为我们都变了:人变了,世界也变了。书依旧如故,但再也没有那样一颗专注、宁静、可以连续几个小时沉浸在文字里的心。手机的闪光划过书页,喧嚣的信息流一波接一波袭来,打断了阅读,也打散了专注力。
我们早已不像昨日那样看书,也早已不像昨日那样看世界。
但幸好,这些昨日的书还在,它们像一束光,静静地放在过去的时间里,也照亮着今天的思绪。有些文字,第一次读是感动,第二次读是理解,第三次读,便成了生命中的一部分。那些在年少轻狂时读不懂的章节,如今却读得眼眶泛热。
有人说,书是通往另一个世界的钥匙。我更愿说,书是通往自己内心深处的舟。
昨日之书,不只是旧书本身,而是一段段未被忘却的时光,一层层被文字唤醒的记忆。在它们的世界里,我们曾是单纯、热烈、敏感的少年;在它们的庇护下,我们慢慢长大,逐渐明白了沉默的分量,也懂得了言语的边界。
每当我重新打开那些书,那些标记过的句子,那些折角的页面,就如同一封自己写给自己的信,安静地躺在岁月中等待重读。它们不催促,不忘却,只是静静守候。
愿我们都别忘了,那些昨日的书,那些文字的河流里,藏着曾经的自己,也藏着未来的方向。
等一个黄昏,窗外有风,屋内有光,你或许也会像我一样,重新翻开那本昨日的书,在纸页与心页之间,找回那些未曾走远的,温柔的时光。
- 上一篇:街头艺人的吉他声
- 下一篇:没有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