田家少闲月
夕阳缓缓沉入山后,晚风里带着田野的清香,远处偶尔传来犬吠声,与蛙鸣交织成夏夜的前奏。我伫立在一条乡间小路上,望着一望无际的庄稼,心中浮现出古人那句诗:“田家少闲月,五月人倍忙。”
在乡村,月亮从不只是风景,它是农人的日历,是劳作的见证。每一轮盈亏,都是季节在诉说时序的更替,也是田家辛勤的缩影。春日雨声中,田垄才翻开新泥,夏风一到,麦浪翻滚,绿意漫延。秋天,金黄的稻谷压弯了枝头,冬日则在炉火旁酝酿新的希望。看似平静的四季,在农人的肩头却从未轻松过。
尤其是仲夏时节,月亮最是圆润,夜空最是澄澈,但田间最少闲暇。白日,烈日炙烤大地,汗水浸湿衣衫;夜晚,月光如水,却也只能成为农人夜耕的微光。农事从不会因月色柔美而停歇,插秧、除草、翻地、灌溉,每一件都是对庄稼的守护,对生活的期许。那一声声蝉鸣,似乎都在催促:莫怠工,莫停手,田野不容半点疏忽。
记忆中,祖父常在月光下挥舞锄头,背影被拉得细长,仿佛与大地融为一体。我总问他:“月亮这么圆,这么亮,你不觉得累吗?”他笑了,笑纹像田埂一样深,“哪能闲呢?田不等人,庄稼要吃水,家里要吃饭。”他的声音平和,却像一首古老的田园诗,让人心中涌起敬意。
“田家少闲月”,不仅仅是劳作的写照,更是一种坚韧的生活态度。农人知道,季节不会怜惜谁,风雨不会迁就谁,只有用双手与时间赛跑,才能换来仓廪丰盈,换来炉火温暖。那种对土地的深情,对生活的执着,是岁月赋予田家最厚重的底色。
如今,城市的灯火取代了月光,人们的劳作与田野渐行渐远。但每当我仰望夜空,看到一轮明月悬挂,总会想起那段镰刀与月光同行的岁月,想起那些手掌粗糙却盛满温情的人。月亮依旧在天上奔行,而田家的人,或许仍在灯火下忙碌,只是镰刀变成了机械,禾场换成了仓库,劳作的意义,却始终未变。
田家少闲月,是一曲无声的赞歌。它写在春风里,镌在秋收中,藏在农人眉眼间。月亮在天,地在脚下,汗水便是最明亮的诗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