家有巧媳妇
闷丫一气之下寻了短见,活夜叉害了人不愧疚反而生气了,她要送“丧馍”来报复。此时她见乡亲接了“丧馍”,心里乐开了花,便吩咐兄弟赶紧回家。不料兄弟被他丈母娘撕扯着脱不了身,活夜叉的泼性上来了,一指闷丫娘,兜齿嘴上下翻飞:“你闺女自己跳的井,没有哪个推她吧?这叫神仙地难留该死的鬼!还你闺女?我还让你还我家一口井呢,好好的甜水井让这死鬼糟蹋了……”
一番话把闷丫娘气得浑身打颤,一口气没接上,直直地就倒了下去。乡亲们见闷丫娘气昏过去了,赶紧七手八脚地救人。等闷丫娘这口气缓过来,活夜叉他们早走了。
真是欺负人到家了!人们摇着头,只好先把闷丫娘背回了家。到了家,闷丫娘躺在炕上干瞪着眼,不哭也不闹。请来的郎中说,她这是连悲带怒,气堵心窍,这口气窝在那里下不来,时间长了恐怕得要命。乡亲们看着直叹气,谁都束手无策。就在这时,只听“咣”的一声,从大门外闯进来一个人。
一见来人,大家眼睛都亮了,闷丫娘有救了。果然,这人一出现,闷丫娘“哇”的一下就哭出了声。
因为有“冲喜不过三”的讲究,所以李家在正月初三那天就将凤姑娶过了门。李友二一见凤姑,立刻心花怒放,好一个白净水灵的漂亮人,心里对丈母娘家充满了无限的感激,自然对凤姑百般怜惜。这本是挺好的事,却让活夜叉感到那么难受,直恨得牙痒痒,她暗暗筹划,一定要做点什么来改变形势。
凤姑是初三嫁过来的,转眼就要到正月初五了,这是买卖家开业的日子。按“李家卤菜馆”惯例,初五一早,掌柜的要用特制的长鞭在店门外甩响九鞭子,寓意长长久久。然后,掌柜的一家和伙计们一起在店里吃顿破五饺子,就算正式开业。这顿饺子可有讲究,饺子皮要擀成椭圆形,将长圆的两头对折,把饺子包成元宝形状,寓意招财进宝。最最要紧的一点是,饺子馅儿千万不能调咸了,因为咸跟“闲”谐音,犯了买卖家图兴旺的大忌。
调馅、包饺子都是内掌柜的事,所以初四吃完晚饭,李友二跟凤姑交待一番后便去店里忙活了。凤姑在家便开始和面、调馅。活夜叉一看偷偷乐了,她的机会来了,她要通过这个机会一举定乾坤。
凤姑将馅和好、面准备妥当,刚要包饺子,忽听屋里的小外甥女哭了。凤姑记着娘嘱咐的话,一定要照顾好自己这可怜的外甥女,不能让她受一丁点委屈,便赶紧擦擦手去抱孩子。
凤姑刚一离开,活夜叉就闪了进来,她撇着兜齿嘴,心里特佩服自己:略施了一个小计,把孩子掐哭就引走了凤姑。只见她飞快地拿过盐罐子,“哗”的一声朝馅儿盆子里就倒,然后快速搅拌几下,又赶紧溜了出去。
溜出去的活夜叉可并没走,她躲在黑影儿里偷偷地看着,见凤姑用背兜背着孩子进了灶房,根本没有任何觉察,很快就将极咸的馅都包成了饺子,活夜叉长舒了一口气。见凤姑收拾利索回屋哄孩子睡觉去了,活夜叉心里说:“初战告捷。”现在她要等兄弟回来,再实施第二步计划。于是她盘腿坐在炕上,竖着耳朵听着大门的动静。
终于,大门“咣当”一声响,李友二回来了。活夜叉“噌”的一声蹿到门口,说:“兄弟呀,你可回来了,那小娘们早就睡了,姐可不能不给你等门。”活夜叉这边小声说着,一转身,吓得一哆嗦,只见凤姑就站在她身后,正笑盈盈地看着她。“你……你没睡?”活夜叉有些尴尬。
凤姑微微一笑,说:“我睡了,可被院里的母驴叫唤给吵醒了,这不,出来看看这牲口。”说完转身就回屋了。
活夜叉这个气呀,心想:这个天杀的,我还没开始整治你呢,倒先听了骂,看我不把你治死!她神秘地冲李友二招招手,说:“兄弟,明天的破五饺子可不吉利呀!”李友二不明白,问:“咋能呢?”
活夜叉低声说:“这小娘们可狠呢,可着劲往馅子里倒盐。唉,原以为她嫁过来是过日子呢,谁知她是搅日子来了。”活夜叉就是活夜叉,瞎话说得就跟真的一样。
“那……咋办?”李友二又没了主意。活夜叉叹着气说:“还能咋办?都包成饺子了,看来,只有明天‘使破解’了。”
什么是“使破解”呢?过去的买卖家,如果不慎犯了忌讳,总会用某种办法去弥补一下,这个弥补办法就叫“使破解”。李家卤菜馆对饺子馅儿咸的破解法是抽“咸”,取个忙里才抽闲(咸)的谐音,具体怎么做呢?说白了,就是用鞭子去抽把馅儿调咸的人。
原来活夜叉的目的就是要在明天当众用鞭子抽凤姑!
李友二有些犹豫,对姐姐说:“这使不得吧,闷丫就是想不开才跳了井,凤姑刚进门,如果因为这再想不开……”活夜叉哼了一声说:“你以为这货还是闷丫?就是你把她推井里去,她都能自己爬上来!你不趁这机会治服她,她就要骑在你脖子上拉屎了。”
这些活夜叉哪知道啊?她的如意算盘落了空,脸也丢大发了,早晨挨了一鞭子,臊眉耷眼地逃回家后,一直到后半夜还在炕上卧倒呢。后背上的鞭伤火烧火燎,她的心里更是又惊又恨。惊的是,放了那么多盐,怎么说不咸就不咸了?难道是闷丫有灵,在帮凤姑?恨的是,兄弟竟眼睁睁看着媳妇抽自己,连个屁也没敢放,还有自己瞎眼的妈,竟然不管不顾地说饺子不咸……她越想越恨,恨得心里直抽抽,暗道:如今这情形,这个家横竖是不能呆了,得赶紧想办法。想到此,她一咬牙爬了起来,她要去找一个人。
活夜叉要找哪个?就是白天为她求情解围的头灶师傅范四。这个范四跟她的关系可不一般,早两年前就勾搭上了。范四做梦都想自己开一间卤菜馆,可李家卤菜馆是百年老号,有不少招牌菜,尤其是“清卤牛肉”这道当家菜,片片挂着腱子花,纯色无酱、清清爽爽,吃在嘴里却滋味醇厚,吃过的客人没有不赞的。像这类招牌菜,是李家的祖传秘方,只有李友二会做。范四一直琢磨着怎么把李家的秘方弄到手,他跟活夜叉好,也是为了这个。
范四是头灶大师傅,在前院有一间单独的屋子。此时活夜叉熟门熟路地溜进去,一进门她就宣布说要给范四一个惊喜。
活夜叉拉住范四,鼠目含情地说要嫁给他。范四一听,热血立刻上涌,不过不是激动的,是吓的,他想哭。这是怎么说的,费了两年工夫,秘方没到手,夜叉到手了。
一看范四不情不愿,活夜叉使出了杀手锏,她斜眼看着范四,说:“李家卤菜的秘方我从我娘那偷来了,而且我娘钱匣子里的银票我也都拿来了,要是用这钱去盘间铺面、开个卤菜馆……”
范四听到这里两眼瞪大了,活夜叉的这个主意可太有吸引力了。
要不怎么说活夜叉毒呢,见范四点了头,她索性六亲不认,跟自己的亲娘亲兄弟使了一个“卷包烩”的绝户计,把李家这几年挣的钱都卷走了,拍拍屁股就嫁给了范四。
活夜叉梅开二度,李家总算获得了空前的清静。不料清静的日子没过多久,一件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。镇上突然冒出一家“范家卤菜馆”,菜单竟和李家卤菜馆一模一样,就连当家菜“清卤牛肉”也分毫不差。
这在行内叫“呛行”,用今天的话说,就叫“不正当竞争”。李友二一打听,呛行叫板的正是范四和自己的亲姐姐。李友二气坏了,当时的饭馆行业规矩严谨,各家都有自己的特色,绝不能全盘照抄别家的菜谱。若有人真敢冒天下之大不韪,公然挑衅,就要打一个“灶台擂”,决出正宗。为了李家卤菜馆,李友二要向“范家卤菜馆”挑战打灶台擂!
一听活夜叉也要上菜,大伙儿都愣了,刚才没见他俩做菜啊,怎么上菜?
只见活夜叉一回身,从范四手里拿过一个匣子,高举过头,炫耀地向大家展示了一圈。李友二一见,汗立马下来了,怎么呢?这个匣子他认识,正是李家盛秘方的匣子!这时就听活夜叉说道:“爹临死前把李家卤菜的秘方传给了我。大家想想,秘方在我手里,谁才是正宗?”
这无中生有的一番话,还真把在场的人给唬住了,几位评判也面面相觑。要知道,按照行规,有祖传秘方者方为正宗。形势急转直下,大家的目光齐齐地看向李友二。
此刻李友二左右为难:秘方是被偷走的,可这话不能说,一说出来就等于承认自己手里没有秘方,也就等于承认人家是正宗了。李友二偷眼瞄向一旁的凤姑,就见凤姑静静地坐着,两眉间的水滴红印却越来越红。过了一会儿,红印慢慢褪去了,凤姑站起来,呵呵一笑,对大家说:“秘方好好的在我家里放着,哪可能落到别人手里?”
活夜叉笑了,心想,我要的就是你这句话。她故意激凤姑,说:“既然你说秘方在家里,那你敢不敢去拿来让大家当场验看?”
凤姑把头一扬,一双秀目瞪视着活夜叉,说:“好,我这就去拿!”
李友二急了,心想:这下麻烦了,凤姑年轻气盛中招了。虽然这几天,他背诵、凤姑写,两人已经又录下了一份秘方,但那是写在普通纸张上的,和活夜叉那份写在糯米老汤薄片上的秘方一比,真假立判啊!想到此,他暗暗一拉凤姑,想阻止她的莽撞。凤姑却没理会,站起身就走了。
场上的人们你看看我,我看看你,全场静极了。一小会儿的工夫,凤姑回来了,她手里托着一个和活夜叉那个一模一样的匣子。李友二的心提到了嗓子眼。
活夜叉一见,忍不住连连冷笑。她太清楚了,她娘的两个匣子,放秘方的被她连锅端了,凤姑手里那个,只是原先装银票的匣子。于是活夜叉步步紧逼,对凤姑说:“既然你说匣子里有秘方,那敢不敢把匣子放到灶神爷跟前,咱当着灶神爷的面,以店立契,然后开匣验看?”
人们一听这话,立刻议论纷纷,都说活夜叉做事太绝了,对买卖人来说,没有比“以店立契”更狠的赌约了。这等于说,打赌双方在灶神爷面前把店押上,输者要连店带伙计都送给对方,自己光杆子走人。
凤姑被活夜叉拿话一激,脖子一梗,说了声:“敢!”
活夜叉心里憋着乐啊,脸上的肉丝儿都横了。这时,一位评判将两家的秘方匣子摆到了灶台上,有人拿来纸笔,一会儿的工夫,两份以店立契的字据就写好了,只等签字画押。
活夜叉激动得鼠目泛光,故作娇嗔地把字据往范四手里一塞,丢了个眼风,说:“你来画押。”范四抑制住想吐的冲动,在字据上摁了手印。
这边李友二哆嗦着手拿契约,犹犹豫豫地刚要画押,却被凤姑一把抢了过去。此时她仿佛刚醒悟过来,后悔得站也不是,坐也不是,拿着那张契约满屋乱转。一会儿到灶神爷跟前磕头,一会儿双手合十望空膜拜,嘴里嘟嘟囔囔地求闷丫姐显灵救救她。
过了半炷香的工夫,凤姑静了下来。她把契约递给李友二,平静地说:“画押吧。”
双方画了押,两个秘方匣子又从灶台上拿到主桌上,人们“呼啦”一下围拢过来。李友二心里绝望到了极点,他找了个墙角,双手抱头冲着墙角就蹲了下去。
先打开凤姑的匣子,只见匣子里赫然摆着一个锦囊,锦囊上绣着一个大大的“李”字。“啪!”凤姑突然一把将匣子合上了,她对评判说:“李家的秘方就装在这个锦囊里,一直以来秘不示人,既然今天要当场验看,也得两家同时往外拿秘方。”
活夜叉胸有成竹,根本不怕。她斜了一眼凤姑,拿过自己那个匣子,“啪”的一下打开,嘴里说着:“大家尽管看。”
此时全场静极了,大伙儿看看匣子,又抬眼看看活夜叉和范四,就像在看一对怪物。活夜叉不明白了,低头一看,浑身猛的一哆嗦,妈呀,闹鬼了!只见匣子里空空如也,比猫舔的都干净,刚才还好好的秘方哪去了?
几位评判愤怒地看着活夜叉和范四,本来灶台擂他们就输了,竟然还敢演这一出空城计,怎么让人待见?范四的脸涨红成了一块猪肝。活夜叉呢,此时只觉得天旋地转,她大叫一声:“有鬼啊,是闷丫,是她在捣鬼!”抱着脑袋就往外蹿去。
李家卤菜馆大获全胜,李友二简直像在做梦。他从墙角站起来,跟着凤姑送走了人们,还在纳着闷。他问凤姑:“你说,活夜叉偷去的秘方怎么就没了?”
凤姑拉着他到了灶神台前,一指灶台上安着的那口大锅,说:“秘方都在锅里。”
“嗯?”李友二更不明白了。
凤姑笑了。原来,凤姑听婆婆说李家的秘方是用老汤和糯米汁子制成的,便知道它们最怕高温和热气。画押的时候她故意假装后悔,又拜灶神爷,又求闷丫姐,折腾了半天,其实就是为了拖延时间。摆在灶台上的秘方匣子经过长时间的灶火炙烤,再加上大锅里冒出的热气这么一熏,匣子里那用老汤和糯米汁子制成的秘方纸便渐渐熔化了,最后化成了浓汁儿。巧的是,旧匣子底部有细小的裂缝,这些汁竟顺着小缝流了出来,沿着灶台的坡度一点不剩都进了大锅。所以最初的一锅水,现在已经变成了一锅香气浓郁的老汤。
李友二对凤姑充满了佩服与感激。从此,他和凤姑更相爱了,对凤姑的爹娘和闷丫娘更是侍奉得周周到到。每年初二,他都会亲自备上精心蒸制的“回娘馍”,带着凤姑和孩子给两家老人早早地送去……
- 上一篇:存折陷阱
- 下一篇:在爱情的道路上,最大的过错是错过